![]() |
|
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金埔园林 股票代码:301098)于2021年11月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助“新基建”发展契机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为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现已发展成一家可系统地提供生态环境提升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企业,在行业内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金埔园林所处行业为园林绿化行业,是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核心的综合性园林企业,创建了“水、路、绿、景、城”五位一体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运营模式,业务涵盖“公园城市”、“花园乡村”、“生态修复”、“古典园林”、“智慧管养”五大方向,致力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实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研发、设计、施工与运营全产业链服务。
契合“新基建”打造园林智慧化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城市建设表现出日趋明显的“无所适从”,以数字赋能城市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园林智慧化“正当时”!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新一轮基建浪潮来临,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20年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
同时,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了与生态环境建设及与生态修复相关的森林公园、流域治理、生态湿地修复、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边坡修复、土壤改良与土壤污染修复等园林行业新兴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园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化趋势。
当下,面对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诸多不确定性,布局“新基建”成为行业企业应对挑战的突破口、着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面对“新基建”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金埔园林加强对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园林工厂等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强化高原植物、耐盐碱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实现园林管养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智慧园林系统的技术研发,从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入手,涉及到城市园林绿化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绿化养护的全方位数据收集,通过植物生长的变化及人工干预的量化数据,达到预测生态环境优良的目的。该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大幅提升了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园林绿化的管理效率。
金埔园林在全国各主要区域设立区域营运中心,建立辐射全国的业务网络,构建“金埔”品质体系,助力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实现。据悉,近期金埔园林与元江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预中标灵璧县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优质旅游提升EPC项目,中标金额约1.19亿元;公司与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于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助力生态环境加速环境治理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由于传统发展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基于这一现状,为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健康的状态,并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当前生态系统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四五”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调以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导向。努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从根本上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绿色生态新型城市和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重要保证。
金埔园林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深入布局水生态治理、矿山修复以及盐碱地治理项目,全面发力。金埔园林作为我国园林的标杆和领头羊,提出以“水、路、绿、景、城”五位一体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运营模式,业务涵盖“公园城市”、“花园乡村”、“生态修复”、“古典园林”、“智慧管养”五大方向,让绿色生态环境更进一步。
2022年上半年,金埔园林的项目签单量呈现增长态势,公司围绕国家“城市双修”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业务的布局。在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金埔园林作为领跑者,更是进无止境,勇攀高峰。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