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南资源IPO:深化资源回收 引领行业发展助推绿色经济--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信息快报 > 今日要闻 > 正文
飞南资源IPO:深化资源回收 引领行业发展助推绿色经济
中国信息报道 2022-08-17 17:05:06

      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南资源”或“公司”)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8月16日在深交所审核状态为三轮问询反馈。飞南资源是一家覆盖危险废物收集、无害化处置、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企业。公司依托强大的处置能力、适应性高的处置技术、长期积累的危废收集网络,已成为行业领跑者和标准制定者。

      危废的处理和利用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危废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做到节约资源,而且能大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危废处理技术(填埋、焚烧等),也越来越不符合我国国情。飞南资源主要从事危险废物处置业务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通过多年实践积累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危废产业重要企业之一。

技术实力奠定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危废处置行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将环保工作作为工作重心之一,颁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危废处置行业的发展,企业在此背景下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经营能力,但我国危废处置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危废处置涉及粗炼、精炼、电解、萃取、蒸馏等多重工艺,属于技术复合型行业,且危废具有危险性,处置过程更需避免安全事故、防范二次污染。专业的危废处置技术能够提升危废资源化效率、降低处置过程的二次产废量。行业内企业需经过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探索,才能形成一整套高效、节能且环保达标的处置技术体系,行业技术门槛较高。

     飞南资源经过十余年的摸索,结合生产实践,在传统冶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工艺创新,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截至2021年末,公司专利数量5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形成含铜污泥低能耗生产电解铜技术、铜平衡危固废配料技术、富氧侧吹还原熔炼技术、稀氧燃烧火法精炼技术、低品位黑铜电解技术等工艺技术、多金属回收利用技术等工艺技术。诸多先进技术既解决了危废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实现了危废无害化,又实现了有色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资源循环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为保持企业的技术优势,飞南资源持续加大公司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达到8,732.83万元、10,471.13万元和21,218.26万元,现已形成科研与实践结合、层次全面的研发及技术人员架构。截止2021年末公司技术人员人数达10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专利数量5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同时,飞南资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参与编制了团体标准《T/GDACERCU0014—2021含铜污泥火法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明确了以火法工艺处理含铜污泥的一般要求以及收储运、处理工艺、原料与产品、污染物处理和排放、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极大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又使得自身技术产业融合快人一步。

拓展循环经济向绿色、多元化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危废处置行业已形成了贮存、处置、利用相结合的处理体系,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技术、尤其是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不断成熟,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处置量不断提升,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危废处置技术不断朝着绿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飞南资源围绕国家政策,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深度资源化。公司通过“江西兴南冰铜利用项目”、“江西巴顿多金属回收利用项目”等项目,实现冰铜、金、银、钯、锡、锌等金属的彻底资源化。不仅提升资源化回收率、加大资源化深度,既是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又是企业第二增长极的体现。

      目前,飞南资源一直专注于危废处置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产出彻底资源化产品电解铜,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究,推动业态创新,并不断推动技术成果运用与产业深度融合。此次IPO更是其发展的又一重要布局。相信飞南资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扩大竞争力,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赋能的同时,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大发展。

来源: 本网编辑
作者: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