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天气和星象的研究,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变幻莫测的天气也可以通过高科技实现了有效预测。同时,随着近几年极端天气的频发,气象部门对 X 波段这种小范围强识别的雷达站需求更大。
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睿雷达’或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专注于提供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为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配套的软硬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领域,并逐步在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市化推广。
招股说明书显示,纳睿雷达的“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研究及其应用”被中国雷达行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其技术复杂、研究难度大,在微带贴片阵列天线、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核心部件、材料等国产占比90%以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组建了国内首个超高时空分辨率天气观测网累计中标数量排名第一
公司是掌握了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并较早实现 X 波段双极 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产业化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组建了国内首个超高时空分辨率的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天气观测网;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以“相控阵天气雷达”为关键词检索采购公告信息,公司的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在 2018-2021 年度国内同类型产品中的累计中标数量排名第一。
成功研制出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拥有核心技术的微带阵列天线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相关产品,在解决有源相控阵雷达产品的成本、规模化应用难题的同时,具备实现多个领域的应用的能力,使公司的产品可应用于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能够快速获取强对流天气系统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也能有效获取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完整精细结构观测资料,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公司还利用多部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相控阵雷达产品组网对中、低空补盲,实现组网协同观测,有助于获得气象目标三维信息,有效消除现有天气雷达探测盲区,提高局部地区的临近短时预报的准确性,提供全方位、立体、高时效、精细化观测。
1)气象探测应用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象部门对 X 波段这种小范围强识别的雷达站需求更大,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将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几年国家及各省市对气象观测和天气雷达行业出台的政策,我国将进一步部署更多的相阵天气雷达,实现相控阵雷达与现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网协同监测,提高气象探测效率。
2)水利监测应用 应用雷达进行降雨监视和面雨量估算,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利用雷达估测流域降雨,并结合水文模型进行流域径流模拟和预测,是防洪减灾工程应用比较有前景的方法,也是目前水文及气象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除防洪减灾外,利用雷达估测流域降雨还有助于水电站等进行调峰、电力调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民用航空应用 近些年,随着国内空管雷达制造厂商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产空管雷达的研制、试用和评估验收,打开了国产空管雷达进入民航机场应用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的通道。空管设备国产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从航空大国走向航空强国的必然选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军航空管已率先做到“国产为主”,民航已确定中、小空管自动化系统首先国产化。民航中长期战略发展纲要提出,2030 年空管中小型装备国产化率要达到 80%以上,大型装备国产化率达到 50%以上。随着民用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空管装备国产化率的提升,我国民用领域空管雷达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4)公共安全应用 在公共安全领域,工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 2020 年网络安全技术应 用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示范工作重点面向智慧政务、智能生活、 智能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智慧环保等典型应用场景网络安全需求,和在新型智慧城市设施、建设、运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解决方案。随着高科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雷达在公共安全的应用将从传统的公共场所、 要害部位、行业用户、企业用户等,逐步扩大至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应急管理、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家居安全等领域。 以低空监视为例,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安全便捷的低空空域资源,是通用航空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增多,为确保重要目标和敏感地区的低空安全,应该有选择性的布防一些低空监视雷达,提高对低空空域使用的安全监控能力,因此,该方面也是未来雷达应用领域之一。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