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日,西南地区环保水务民营龙头企业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海天股份)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次IPO,海天股份共发行新股7800.0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蒲江县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翠屏区象鼻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之后,海天股份将充分发挥政府特许经营权、城乡区域统筹、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等多种优势,不断提升公司水务产业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及环保等综合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公司将按照“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原则,积极稳健实施新建、并购等扩张战略,稳健地拓展供排水相关产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源,实现海天股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专注环保水务主业 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水务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国家一直大力支持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日益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政府不断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运营。国家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的发布,明确了民间资本可以采取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经营。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作为专业运营商,受托运营供水、污水处理设施。
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民营水务企业依靠自身管理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水务行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技术与服务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成为行业领导者。
自成立以来,海天股份一直专注于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开展供水或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逐步发展壮大并形成了集科研、供排水、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产业链。
财务数据方面,2017年-2012年,海天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6.12亿元、6.33 亿元、6.81 亿元和8.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442.77万元、1.20亿元、1.55亿元和2.23亿元,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最新预测,海天股份预计 2021 年 1-3 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1.19%-55.31%;净利润同比增长264.58%-335.14%,业绩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二、品牌突出口碑良好 立足四川面向全国
目前,海天股份供水业务集中在成都市简阳市、成都市新津区、资阳市及所属乐至县,污水处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金堂县、资阳市、宜宾市及所属珙县、乐山市、峨眉山市、雅安市、眉山市彭山区、巴中市平昌县、江油市等地区。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民营水务企业之一,海天股份目前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品牌优势,特别是在四川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2018 年,公司被评为“2017 年度中国水业最具成长性投资运营企业”、“绿色亚太 2018 环保成就奖-杰出环境保护企业奖”;2017 年,公司下属子公司资阳海天、天府海天分别被评为“2016 年度优秀运行管理单位”和“2016 年度先进运行管理单位”。
此外,公司还按照“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原则向省外扩张。早在2012年,海天股份就开始进军河南环保水务市场,设立濮阳县清源水务有限公司;2013年设立开封海天水务有限公司,日处理规模10万吨,实现入主中原的战略目标。2017年,海天股份进军新疆环保水务市场,设立新疆高新海天水务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进军云南环保水务市场,控股罗平海天长青水务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股份自成立以来将企业文化的打造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公司深知水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和生态安全,一直秉持“海天水务,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改善环境,造福社会”的宗旨,以“百年海天”为发展目标,在运作过程中坚持稳健运营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总结投资亮点分析
1、作为民营水务龙头公司,海天股份管理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突出,寻求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较强,对于国内水务行业竞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公司过往业绩稳定增长,2021年一季度业绩增速提升,未来业绩稳定性较强。
3、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后期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方面均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和监督,具有区域专营性,特许经营壁垒保证了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4、由于水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和生态安全,国家对水务行业的投资运营进行监管。业主在招标过程中会优先选择在本区域内有较高品牌知名度、项目运营经验丰富的优质企业,海天股份现有品牌优势以及在西南地位的市场地位保证了公司未来招投标方面的竞争力。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