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据交易所公告,华锐精密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059,发行价格37.09元/股,发行市盈率23.95倍。华锐精密视将紧紧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制造和技术研发。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技术、提高研发水平,优化升级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厚业绩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控机床市场长期向好 精密高效刀具扩容
据了解,华锐精密主要产品包括车削、铣削和钻削三大系列硬质合金数控刀片,是数控机床执行金属切削加工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通用机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阶段,机床行业逐步向数控化升级转型。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新增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 2013 年的 28.83%提升到 2018 年的 39.02%,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预计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 2020 年达到 50%, 相对于国际上制造业强国机床数控化率 60%以上水平,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 化程度的提升空间很大。作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易耗部件,无论是存量机床的配备需要,还是每年新增机床的增量需求,都将带动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 。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刀具市场总消费规模约为393亿元,进口刀具规模为 136 亿元,绝大部分是现代制造业所需的高端刀具。 2016—2019年进口刀具占总消费的比重从 37.17%下降至 34.61%,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数控刀具的自给能力在逐步增强,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由此看来,高效刀具的需求量与性能要求快速提升,整个行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时期,华锐精密具备长期向好的基本逻辑。
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加码研发追赶国际巨头
硬质合金刀具是一个跨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型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技术研发成为业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高效刀具技术为王的导向愈发凸显。
自成立以来,华锐精密一贯秉承“集中优势、单品突破”的研发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先进研发设备,始终聚焦于基体材料、槽型结构、精密成型和表面涂层四大领域核心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创新。一方面,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华锐精密打造了一支老中青梯度合理、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技能扎实的研发人才队伍,公司研发技术人员 76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20.11%,覆盖了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制造的四大核心领域,特别是总工程师高荣根奠定了公司在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基体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模拟真实应用 场景的切削试验室,配备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刀具跳动检测、磨损测量等先进加工检测设备,能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切削性能快速做出准确的评价,提升研发效率。
截至目前,华锐精密已取得授权专利 3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 项,另有 10 项发明专利处于实审阶段。依托强大研发优势,华锐精密核心产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切削性能方面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进入了由欧美和日韩刀具企业长期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
借力资本市场 智能化转型丰富产品结构
2017-2019 年度,华锐精密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38.92%,产品销量快速增长,且自主研制的锋芒系列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和模具铣削刀片分别获得“金锋奖”和 “荣格技术创新奖”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奖项,产品性能获得了行业的认可。
据了解,华锐精密目前的产品结构主要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金属切削共性需求的通用数控刀片为主,产品线的覆盖广度较为薄弱,不能一站式满足终端客户整体用刀需求。
成功登陆科创板对华锐精密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华锐精密将新增金属陶瓷数控刀片、硬质合金整体刀具和刀杆、刀盘等数控刀具配套产品产能,为未来转型向终端客户提供整体刀具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华锐精密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加大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和生产线的数字化升级,通过现代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进一步提升公司数控刀具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华锐精密将在固守核心的同时刺激进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并进行数字化转型,将从单纯提供切削产品的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整体切削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