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起案例 超33亿金额 五大维度剖析民办学校并购扩张之路--中国信息报道
· 设为首页   ·

地方资讯

内蒙古

大连

青岛

宁波

厦门

深圳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国信息报道-新闻 > 经济观察 > 正文
12起案例 超33亿金额 五大维度剖析民办学校并购扩张之路
中国信息报道 2018-02-07 16:47:03

  摘要:

  伴随着民办学校上市热潮的是行业内并购整合进程提速,2017年以来港股民办学校上市企业共发生12起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超33亿。学校类资产固有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其盈利能力强但内生增长较慢的特征,因此市场上更为关注其通过外延并购做大做强的可行性。本次我们以这12起并购案例为基础,从被并购标的选择、并购过程、后续管理、市场反映等多维度入手,重点剖析民办学校的并购扩张之路。

  1、学校类资产实现规模扩张的核心逻辑在于提高学校数量。民办学校的收入取决于ARPU值和学生人数。

  (1)ARUP值方面:每2-3年学费和住宿费平均涨幅10%左右,而增值业务尚未形成规模。

  (2)增加学生人数方面:单体人数受限于扩容扩建难度大以及学校使用率较高而增长迟缓。增加学校数量成为最有效的扩大办学规模的方式,而并购因具备可利用原学校的生源、土地、校舍和办学资质从而能在短时间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等优点而被民办学校上市集团广泛采用。

  2、案例梳理:并购助力学校类资产办学规模扩张提速。

  (1)现金并购成为民办学校主流并购方式,并购静态PE普遍高于30倍。并购方式上,有11起案例选择现金收购;估值上,静态并购PE普遍高于30倍,PB在2-7倍之间,生均市值在3-10万之间。

  (2)以产业投资为主的民办学校并购案例一般不设计业绩对赌。主要原因为学校类资产价量可控性高,且在并购方具有丰富运营学校经验的情况下,估值议价能力较强。同时,被并购标的后续的业绩情况更多依赖并购方的战略决策,因此与原有举办人签订业绩对赌意义不大。财务投资以及跨界并购方通常需要签订业绩对赌以寻找估值上的平衡。

  (3)K12阶段并购标的倾向于“重管理”,高等教育阶段并购标的倾向于“轻管理”。民办高校一般采取入主对应席位的董事会,更换部分管理高级管理层形式的“轻管理”模式。民办K12学校一般采取更换学校名称,输出师资培训及运营体系,更换校长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重管理”模式。

  (4)被并购标的经营表现良好,并购扩张效果引人注目。从早期并购案例来看,被并购标的在学校规模、运营效率(毛利率)、收入规模、学校使用率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5)资本市场对民办学校并购反应积极,并购案例促进股价加速上升。

  3、潜在被并购标的选择:地区发展潜力以及学校自身的“品质”是并购中的关键。

  (1)地区发展潜力方面:并购方会更倾向于选择位于具有大量潜在生源基础以及活跃就业市场的地区的学校,同时考虑教育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地区政策扶持力度等。

  (2)学校自身的“品质”方面:民办高校更多考虑学校办学资质以及成熟度,而民办K12学校更注重原有学校的管理体系能否与并购方的管理体系融合。

  4、投资逻辑:并购促行业资源整合提速,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民办学校上市集团。我们预计2018年仍将是民办学校IPO大年,未来2-3年也将是民办学校并购的高峰年。我们看好已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办学校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行业资源的快速整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建议关注整合能力出众、体系输出能力较强且具备丰富并购成功案例的民办学校标的。重点推荐:新高教集团、民生教育、宇华教育、枫叶教育、睿见教育、中教控股。

  自2017年来,民办学校上市热潮备受关注,一年中有睿见教育、宇华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团、中教控股等5家学校类资产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华立大学集团等3家民办学校集团也向港交所递交了聆讯材料。学校类资产的证券化加速带动行业内并购更加活跃,2017年以来港股民办学校上市企业共发生12起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超33亿,龙头企业跑马圈地步伐加速。我们认为,民办学校类资产作为教育行业中证券化率最低且盈利能力最强的优质资产,其在登陆资本市场的风口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后续投融资动作也会相应加速。而并购其余学校类资产作为实现自身办学规模的有效扩张手段,在此风口中也将被更多企业所运用。我们看好已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办学校集团凭借“先发优势”实现行业资源的快速整合,提升市场份额。

  本次我们以港股上市企业在2017年以来的12起并购案例为基础,深度解析民办学校的并购扩张之路。后续我们也将持续推出民办学校专题的相关报告,为投资者进一步深度剖析民办学校资产投资机会。

  1.学校类资产实现规模扩张的核心逻辑在于提高学校数量

  我们对学校类资产的业绩模型进行拆分,并对各个模块进行逐一分析。民办学校的收入取决于ARPU值和学生人数:

  (1)从ARUP值的提升空间来看:80%以上的ARPU值来自于学费和住宿费,其提价速度和幅度取决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省市对民办学校提价限制,根据《民办教育收费暂行管理办法》,提供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收费种类与金额须经相关政府部门批准,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则须报相关政府部门备案。一般而言民办学校学费和住宿费以2-3年为一个提价周期,平均涨幅10%左右,提价空间有限且提价增长缓慢。ARPU值构成还包括冬夏令营、课外兴趣培训等增值服务,然而目前增值业务较为成熟的枫叶教育的ARPU值占比仅为20%,而其他上市企业的增值服务占比小于10%,增值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且发展空间有限。ARUP值在社会整体学费上升以及学校自身的培育发展下确有提升范围,然而发展空间有限且速度较慢。

  (2)从增加学生人数来看:学生人数取决于学校数量和单校就读人数,其中单校就读人数又可拆分为学校容量和学校使用率,学校容量方面受限于建设初期的设定,在后期的扩容扩建中则受限于土地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且企业需和政府协商并获取审批,目前而言上市企业中仅有睿见教育的扩容建设进展较为顺利,其他上市企业在学校扩容方面未有大进展;学校使用率方面,发展态势良好的学校一般经过3-5年的经营即达到90%以上的稳定容量,目前民办学校上市企业的学校整体使用率都在60%以上,且均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特别是睿见教育、中教控股、成实外教育和新华教育2016年的学校使用率已接近100%,寻求学校的数量增长成为学校使用率临近最大值的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民办学校通过提高学校使用率以扩增单校学生人数的内生增长方式相对较为缓慢,相较之下增加学校数量成为最有效的扩大运营规模的方式。从上市企业将过半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增加学校数量的现象来看,寻求学校数量的增长也成为各个民办学校上市集团的共识。

  进一步分析,民办学校增加学校数量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自建、并购和轻资产模式。

  (1)自建主要指教育集团自身建立新学校,在这类模式下教育企业须自行购置土地、获取办学资质、建设校舍,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且时间周期较长(包括拿地时间、建设新校时间、申请办学牌照时间、学校成熟时间)。自建的方式在民办教育集团的各个发展阶段均有使用,且一般在发展初期常常采取自建的方式。(2)轻资产扩张是指教育企业与政府、房地产商等第三方合作办学,通过第三方解决拿地难,建设投入大、办学资质获取难等问题从而降低扩张成本,时间成本主要集中在建设学校所需时间及后续学校成熟的时间,一般在企业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成熟期采用,对民办教育集团自身的品牌实力要求较高。(3)并购主要指民办学校集团投资收购其余学校,资金方面主要取决于并购标的的规模大小。时间成本上主要包括审批时间及后续的整合时间,整体而言是最快实现学校数量增加的方式,一般适用于相对成熟后的发展周期,对民办学校集团的整合能力、体系输出能力、资金实力具备一定的要求。

  三类扩张模式在资金、资质门槛上各有差别,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并购因具备可利用原学校的生源、土地、校舍和办学资质从而能在短时间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等优点成为民办学校广泛运用的一种外延发展方式。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二级市场更为注重最近半年或一年的公司经营业绩表现,重资产自建模式及轻资产模式因为周期较长,在业绩后续兑现上相对较慢。相比而言,市场更为关注学校类资产通过外延并购做大做强的可行性。

  本报告将结合率先登陆港股的7家民办学校集团2017年以来的并购案例,从并购价格和并购方式、对赌协议、并购后管理、并购标的的后续运营状况和二级市场反应这5大维度入手,重点剖析民办学校的并购扩张之路。

  2.案例梳理:2017年12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超33亿,外延并购助力民办学校扩张

  伴随上市热潮民办学校类资产并购步伐显著加快,港股民办学校上市企业自2017年以来共发生12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超33亿元。2017年度,6家民办学校类资产集聚海外市场上市,其中睿见教育、宇华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教育和中教控股5家学校类资产企业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博实乐教育顺利登陆美股市场,目前还有三家优秀企业(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和华立大学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聆讯材料,民办学校类资产海外上市热潮引人瞩目。伴随着上市热潮的是学校类资产并购进程明显提速:2017年度港股上市的5所民办学校中有4所民办学校(睿见教育、宇华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团)在上市后随即宣布7项并购事件,以及枫叶教育在2017年完成的5项学校并购事项,合计12项并购事项,总并购成交金额超33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仍将是民办学校IPO大年,未来2-3年也将是民办学校并购的高峰年。

  2.1现金并购成为民办学校主流并购方式,并购静态PE普遍高于30倍

  12起并购案例中11起选择现金支付,现金收购为民办学校主流并购方式。由于上市之前发生的并购事件披露信息少,我们选取2017年以来港股上市企业的12起并购案例作为研究重点。在12起民办学校并购中有11起并购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仅有1起通过“现金+股权”的形式。究其原因,除去现金收购具有操作简单、交易时间短、避免稀释原有股东股份等优点,一方面是由于案例中的企业大多于2017年刚上市,具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同时港股市场在上市六个月后即可启动再融资。例如宇华教育在上市8个月后启动再融资,以每股3.70港元发行24315万股募集到约9.26亿港元;另一方面,并购方在收购后将深度参与标的学校的后续运营,并购标的业绩将较大程度地依赖于并购方的各类决策,从而削弱采取股份收购实现与原管理团队之间利益绑定的作用。因此在民办学校的收购更倾向于现金收购的方式。

  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衡量民办学校类资产并购价格,包括并购PE、PB和单位学生所占市值。由于民办学校行业内并购一般不涉及业绩对赌,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在计算时均采用并购前一年的净利润计算静态PE,导致计算所得PE一般于实际动态PE。整体而言,民办学校12起并购案例中静态并购PE普遍高于30倍,PB一般位于2-7倍之间,生均市值位于3-10万之间。

  2.2以产业投资为主的民办学校并购案例一般不设计业绩对赌

  以产业投资为主的机构通常不设计对赌条款,而财务投资以及跨界并购较常设计对赌条款。在上述提及的12项并购案例中,仅有枫叶教育在并购深圳市伊思顿龙岗书院和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的过程中设置下一年就读人数的业绩要求,其他案例中均无设计业绩对赌。而以财务投资或跨界并购为主的并购案例往往会设计相应的业绩对赌条款,例如首控集团以21000万元并购昆艺学院70%的权益的案例中,首控集团与标的企业签订了三年对赌协议:要求标的企业2016-2018年财政年度经调整除税前溢利分别不少于2500万、3500万、4500万。类似的,在皖新传媒并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65%的权益所公布的收购方案中,皖新传媒也与被并购方签订了三年的业绩对赌协议:要求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20年的三年累计结余总额应不低于30900万元,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年度结余不低于9800万元、10300万元、10800万元。

  我们认为,以产业投资为主的并购方为民办学校企业,本身具有较高学校运营能力,因此无论是从财务预测角度还是从学校未来管理运营的角度,专业性更强且预测更为精准,给出的估值较为恰当。一方面,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其业绩模型(收入=学生人数*ARPU值)较为清晰。在学生“量”上,民办学校单校学生人数增长具有其特定的规律,约在3-5年的运营期后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对于K12阶段的民办学校,具有一定的生源辐射半径并且进入政府的办学规划中,生源较为稳定。在学费和住宿费的“价”方面,虽在民促法实施后民办学校的自主定价权进一步放开,但民办学校学费定价和学费提价仍受到政府管控,在价量都可大致预估的情况下,并购标的未来收入预测较为清晰。另外一方面,当并购方为民办学校集团时,本身具备较强的学校运营经验,其在做财务预测时可将标的学校的各个财务细分科目与自身的情况做对比,还原现有报表而做出较为精准的业绩预测。且在未来对学校进行运营时也可将自身的运营经验输出,对并购标的未来的投入产出具备较强的直接影响,成本可控性较强。在估值确定较为合理的情况下,做业绩对赌的需求也相应地降低。

  同时,对于民办学校并购其他学校的案例而言,并购方将深度参与标的学校的后续运营,被并购标的业绩将较大程度地依赖于并购方的各类决策,此时并购方对被并购标的再设立业绩对赌的意义不大。在上述案例中,并购方将成为学校未来的主要运营者,民办学校的收入、利润更多依赖并购方的战略决策,因此与学校原举办人进行对赌是没意义的。特别是在民办K12领域,在后续的标的管理中采取的是“重管理”的模式,并购方不仅向被并购方输出管理运营体系,还将进一步优化原有标的教学体系,对原有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以及派遣原集团教师参与新并购学校的教学,从而进一步降低并购标表现不佳的风险,削弱业绩对赌用于激励被并购方更好经营被投资企业的作用。

  与之相对的,作为跨界转型并购或财务投资者,其一般缺少学校实际运营经验,在估值的确定上及后续管理人风险上则需要业绩对赌条款作为相应的保障及平衡,因此在并购时与被并购标的签署一定的业绩对赌条款也成为常态。

  2.3K12阶段并购标的倾向于“重管理”,高等教育阶段并购标的倾向于“轻管理”

  民办学校的并购主要是为了实现规模化的发展,利用统一教师招聘,统一供应商订货,统一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招生体系等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上的高效率。然而不同阶段的民办学校有其不同的招生逻辑和管理体系,导致并购后对不同阶段的民办学校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民办高校因其规模大、对品牌依赖性弱等特点,一般在被并购后采取“轻管理”模式。(1)民办高等学校因具有单校体量大、独立强的特点,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在客观上难以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因此民办高校的运营和管理相对独立。(2)民办高等学校生源为高考选拔的学生,高考体系已经为民办高校设立了较为成熟的等级体系,即本学层次和招生分数线。在长久的经营中,高等学院本身的校名形成了其独有的品牌。上述的两个主要原因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对其背后资本的品牌依赖性不强,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标的被并购后,更多的是依靠上市企业的雄厚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引进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而难以被控股的上市企业全盘接管。

  因此,在民办高校并购案例中上市企业在后续的管理上偏向轻管理的模式,一般按照控股比例入主对应席位的董事会,董事会不干涉学校的具体运营事务,不会影响日常运营。根据实际需要可能更换或不更换校长,更换部分管理高级管理层。例如在民生教育并购安徽文达信息工程的案例中,民生教育安排六名董事入主新董事会并委派新董事长,更换院长和财务总监。而在宇华教育并购湖南猎鹰股权的案例中,宇华教育派出五位管理人员出任八个董事席位中的五个,但未曾更换原有学校校长。

  民办K12阶段学校具有规模小、对品牌依赖性强的特点,一般在被并购后采取“重管理”模式。相比于民办高等院校上万人的规模,一般民办K12阶段学校的学生人数为几千人,体量较小从而为“重管理”的模式提供可能。在民办K12领域,特别是在国际学校领域,市场上成熟的品牌不多,相比较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高考体系,K12阶段的市场更偏向以品牌区分学校层次。因此上市企业更容易通过不断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培训优良品牌,从而实现形成品牌和运营的良性循环。好的品牌方不仅仅向被并购的目标学校输出管理体系,还输出运营体系,教学体系,研发体系和师资体系,所以民办K12阶段的学校更加看重其背后的资本的管理输出。

  因此,在民办K12学校的并购案例中,并购方偏向于“重管理”模式,体现在民办K12阶段学校在被并购之后会更换学校名称,着重输出资本品牌,对老师进行培训,更换校长和高层管理人员。例如枫叶教育并购海南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之后将采用双轨运营,即在原有的高考课程增加BC课程,因此枫叶教育按照枫叶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对原学校的教师进行大量培训以及输出原集团优质的BC课程教师,改革课程体系,部署教学体系。睿见教育并购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的案例中,采取的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向并购学校输出经验丰富的集团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模式,双方的教师和管理层互相合作,最后实现融合发展

  2.4被并购标的经营表现良好,并购扩张效果引人瞩目

  考虑到上市企业的并购案例均发生在2017年,而并购标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后才可观察到其经营方面的表现,因此我们选取民办学校上市前发生的且数据具有可获得性的两个并购案例(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和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用以分析并购标的经营表现。

  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被并购后,在学校规模,运营效率,收入规模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的增长。睿见教育2013年8月份并购华南师范大学嘉玛学院(后改名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100%权益,于并购当时并购标的仅有2700学生的规模,经过4年发展,2017年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的学生人数已达到9094名,教师人数达到550名。在收入方面,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总收入从2014年为9040.1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9469.10万元,毛利从2014年的3598.7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8570.50万元,毛利率从2014年的39.8%增长到2016年的44%,体现出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在并购后实现了经营效率的提升。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并购后教学成果瞩目,实现学校使用率和学费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于2011年3月被成实外教育并购。截止2015年6月30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共约4544名学生就读,包括1421名高中生及3123名初中生,共聘用约373名教师。受限于并购时学校容量较高,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规模增长较慢,总学生人数从2011/2012年的4151人增长到2015/2016年的4892人,每年的学校使用率都接近最大容量。受益于学校教学成果优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平均学费实现增长从而带动了总学费大幅度增长,其平均学费从2011/2012学年的20144元增长到2014/2015年的29482元,总学费收入从2011/2012学年的8448.80万元增长到2014/2015学年的13396.80万元。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学质量优良,在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高考中,分别约48.9%、71.3%及62.9%毕业生考取到可申请并升读中国顶级大学的分数。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民办学校在并购后经营表现良好,民办学校并购扩张效果引人注目。从收入端来看,并购标的实现了招生规模扩大、学费和住宿费水平以及学校使用率的提升,并购标的与上市企业的其他学校在辅助教学等环节,包括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招生就业、在线教育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协同性,实现品牌和运营效果的良性循环;在成本端,并购标的收益于集团化的规模发展以及上市企业优秀的成本管理经验实现了成本上良好控制,体现为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的提高。

  2.5资本市场对民办学校并购反应积极,并购案例促进股价加速上升

  除睿见教育的股价受并购事件影响不大之外,二级市场对于其他多并购事件均反应积极。并购事件发生后,上市企业股价均出现加速上升态势。其背后原因也正如我们前文所分析,这些港股上市的民办学校集团作为收购方时,其具备较强的学校运营能力,无论是在收购估值上的议价能力及后续的标的整合的把控能力都较强。从集团层面出发,将从区域布局、业务布局、规模效应上产生正向效应;从学校层面出发,后续与被并购标的在教学及教学辅助的环节也将展现一定的协同效应,因此市场对此也较为乐观。例如2017年12月27日,抛出14.3亿并购学校消息的宇华教育,股价开启了上升通道,两天累积上涨超过10%。

  经过对2017年以来港股民办学校上市公司近期的并购案例以及其上市前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我们总结出:并购民办学校的静态PE普遍高于30倍,PB一般位于2-7倍之间,生均市值位于3-10万之间;现金收购是民办学校主流并购方式,同时行业内并购一般不涉及业绩对赌;K12阶段并购标的的后续管理倾向于“重管理”,高等教育阶段并购标的的后续管理倾向于“轻管理”;二级市场对于民办学校并购反应比较正向,并购案例显著促进股价上扬,而并购标的在后续的经营中也表现良好。

  3.潜在被并购标的选择:地区发展潜力以及学校自身的“品质”是并购中的关键

  当通过并购来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发展成为业内头部企业的共识,如何挑选优质标的并且规避过程中的风险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产品差异性、技术差异性非常明显,民办学校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并购标准。不同的教育集团有其自身的战略规划,会根据学校位置、区域内人口状况、学校设施状况、在校生人数、学校过往表现、扩展到有关地区的战略价值、教职人员的资质及素质以及总收购及转换成本等因素来做出并购决策。我们通过梳理港股上市的民办学校在递交上市的聆讯材料时所提及的并购标的选择倾向,尝试在民办学校的并购标的选择过程中寻求一些共性的判断标准。我们认为,地区发展潜力以及学校自身的“品质”是并购中的关键。

  (1)地区发展潜力主要指地区整体经济与社会环境、政策扶持力度等。一方面,地区因影响到就业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招生,因此教育集团会倾向于选择位于具有大量潜在生源基础以及活跃就业市场的地区的学校,包括省会城市及中国其他经济发达且对毕业生及优质教育有较高潜在需求的主要城市,同时也会考虑到所处地区中教育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等。例如新高教集团看重并购标的是否位于中国东南部、中国西部,因该等地区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较全国平均入学率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入学率为低,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区的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同,教育作为关乎民生的行业一般进入政府的办学规划中,因此当地政策支持力度成为并购中的衡量因素。同时不同的教育集团有各自战略规划从而在地区选择上具有偏好性,例如深耕河南省的宇华教育计划因邻近现有市场而优先将业务扩展至河南省周边地区。

  (2)学校自身的“品质”主要是指学校办学资质、成熟度以及与并购方管理体系之间的相融性等。根据前文的分析逻辑,高等教育的并购标的在后续的管理中倾向于“轻管理”,因此学校原有的办学资质以及成熟度成为标的挑选过程中的关键。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普通高等给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民办普通专科升级为民办本科至少需要七年的持续投入,且目前民办专科升格为本科成功率较低,因此有本科办学资质的学校成为更受欢迎的标的。例如中教控股将具有6000至20000名学生且年度招生人数为1500至5000人的学校作为挑选目标;宇华教育强调并购标的是否为本科以及本科教学的占比。K12阶段的并购标的由于在后续的管理中倾向于“重管理”,因此K12阶段的并购会更注重原有学校的管理体系能否与并购方的管理体系融合,例如枫叶教育在国内的并购最看重的不是P/E或者学生规模,而是原有学校的师资和管理团队,即原有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比较容易融合到枫叶的管理体系中来。

  4.投资逻辑:并购促行业资源整合提速,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民办学校上市集团

  我们认为,民办学校类资产作为教育行业中证券化率最低且盈利能力最强的优质资产,其在登陆资本市场的风口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后续投融资动作也会相应加速。而并购其余学校类资产作为实现自身办学规模的有效扩张手段,在此风口中也将被更多民办学校集团所运用。2017年以来港股民办学校上市企业共发生12起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超33亿。目前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华立大学集团等3家民办学校集团也向港交所递交了聆讯材料,预计将于2018年陆续资本市场。我们预计2018年仍将是民办学校IPO大年,未来2-3年也将是民办学校并购的高峰年。

  与其余参与民办学校投资并购的财务投资者或跨界转型并购者相比,其具备丰富的实际学校运营管理经验,无论是在收购估值、被并购标的资产质量鉴别,或者是后续的体系输出、整合管理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我们看好已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办学校集团凭借“先发优势”,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行业资源的快速整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建议关注整合能力出众、体系输出能力较强且具备丰富并购成功案例的民办学校标的。重点推荐:新高教集团(2001.HK)、民生教育(1569.HK)、宇华教育(6169.HK)、中教控股(0839.HK)、枫叶教育(1317.HK)、睿见教育(6068.HK)。

来源: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作者: 广证恒生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12月21日中国信息报金融证券

      新闻排行榜
      诚信导刊
      图片新闻
      金融证券
      中国国情国力
      10月13日中国信息报金融证券电子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京西工商广字0235号  备案号:京ICP备12022581号-2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国统宾馆 新闻热线:010-63376809 广告热线:010-63376684